加快融入“双循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020年08月21日 | 来源:红色文化讲堂 | 分类:评论理论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广东自1978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GDP)、外贸进出口总量分别连续31年和34年居我国首位。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十四五”时期,广东只有顺势而为,加快融入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乘风破浪,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再创辉煌。

  ●聚焦重点,增强内循环动力

  城市群、都市圈是人口和各类发展要素在空间高度集聚的主要载体,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容量,以及强烈的集聚效应为区域内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十四五”时期,广东应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演进规律,以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为重点增强内循环动力。对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加快珠三角核心区深度一体化。重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全面增强深圳、广州的核心引擎功能,强化广深“双核联动”,深化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做优做强做大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挥珠三角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环珠三角城市加快“入珠融湾”步伐,推进广州都市圈(广佛肇清韶)、深圳都市圈(深莞惠河汕)、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珠中江阳)三大都市圈内部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赋予其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重点,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推进轨道交通、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广阔应用场景。

  ●补齐断点,打造内循环闭环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是广东也是我国发展的痛点,直接影响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在当前一些美国政客鼓噪中美“科技脱钩”的大背景下,破解“缺芯少核”等“卡脖子”难题显得越发迫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牢牢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放合作与自主可控并重,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尽快补上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短板,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形成加快前沿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强大合力,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替代,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扭转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重大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建设稳定可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供给体系,打造内循环闭环。

  ●破解难点,激发消费需求

  繁荣强大的消费需求是内循环稳健运转的关键,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难点。广东当前扩大消费需求还存在一些长期性和体制性瓶颈,如收入分配不平衡、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为更好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十四五”时期,广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利益为导向,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真正做到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释放消费潜力,实现消费市场扩大升级。要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着力补齐公共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省内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在获得和享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针对低收入群体、困难地区加大帮扶力度,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健全稳定可持续的脱贫长效机制。

  ●夯实强点,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循环体系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广东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也是广东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源泉。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不是排斥开放,封闭运行,而是在强健的内循环支撑下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也更具主体性的“外循环”。内外循环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新时期,广东应在巩固既有的开放优势基础上,推进新一轮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携手港澳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主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对外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广东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全面开放门户枢纽。对广东来说,对外开放还包括对国内市场的开放,利用好国内资源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要深化对内开放合作,加强与对口帮扶省份的合作对接、产业共建。支持产业向国内其他地区转移、延伸产业链。继续推动“广货全国行”,重振广货辉煌。

  ●疏通堵点,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提高循环效率,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原载《南方日报》,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