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2020年06月22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评论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新时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仅是个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行为的映照,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这次疫情大考,不仅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是一次考验,而且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一次深刻警醒。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指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遵循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要求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对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病毒,发生的源头都与野生动物有关,都与自然环境被破坏践踏有关。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就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平等地位,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具体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人们的生活信念和自觉行动。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生态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要广泛开展绿色消费活动,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禁食野味等活动;开展文明交通、步行骑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用车等活动;开展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如厕、垃圾分类等活动;开展节水节电、绿色办公、绿化美化等活动,推动形成绿色消费良好环境氛围。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环境保护督察,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证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一次全球性灾难,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是一次重大考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审时度势、精准施策,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施救治“四早四集中”方针,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控制了疫情,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实践证明,加强公共卫生是预防的前提和基础,是人民健康卫生的重要保证。

  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必须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环境整洁,治理卫生死角,完善公共卫生设施。进一步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环境质量。要着力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从“投、收、运、处”四个环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宣传教育,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地方立法,推动群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减轻环境负担。要养成干净整洁卫生习惯。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讲究个人卫生、家庭卫生、人居环境卫生,打造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坚决清除和杜绝病毒传播途径和渠道,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

  随着人民群众温饱无虞、迈向小康,社会结构、消费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饮食过去追求大荤大肉,现在喜欢绿色环保;居住过去追求豪华大气,现在喜欢简约时尚;出行过去豪车名车代步,现在喜欢骑行散步;旅游过去追求繁华闹市,现在喜欢田园山水;购物过去喜欢实体面对面,现在喜欢网上快递,等等。生活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文化素养密切相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长期培养塑造。

  从自觉摈弃不良习惯做起。倡导每个人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少移动、少聚会、少汇集,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食野味”等良好生活习惯,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健康。倡导摈弃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赌博酗酒等不良陋习。坚持疏堵结合,德法兼治,从我做起、从家庭抓起、从科普学起,积极传播文明健康理念,传授健康知识和防护技能,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夯实基础。从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抓起。让年例、行通济、围龙宴等传统习俗,以宅家守护、微信拜年、电话问候、读书运动等新的生活方式取代。从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护起。防止传染性疾病发生,阻断疫情发生源头,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还是要回归自然、回归生命,学会用科学与理智去思考,用规矩与良知去导引。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是关系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人都是直接参与推动的责任主体。必须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程推进,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开展“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营造“讲文明,懂健康”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宣传,倡导健康过节,抵制封建迷信,拒绝“黄赌毒”。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手机、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载体平台,引导群众筑牢健康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公益广告宣传、文明实践活动等,在衣、食、住、行、游等各个领域,倡导文明健康生活。要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转变全社会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引导民众树立绿色增长、共建共享的理念。

  加强行为引导,发挥示范作用。发挥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和志愿者示范引领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带头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理念,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发挥各文明创建作用,以创建促观念转变、促生活方式改革;发挥青年志愿者生力军作用,从文明餐桌、文明出行、文明娱乐、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入手,从娃娃抓起,从小事做起,引导公民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逐步培育良好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习惯。

  加强监督管理,提供法规保障。制定颁布《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加大对农贸市场、餐饮行业督导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防范滥食野生动物问题。推动实施《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坚决杜绝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公共场所吸烟、不文明养犬等行为,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测评等重要内容。加强文明交通宣传引导,健全文明观赏制度,完善演播大厅、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文明指引,引导观众改正大声喧哗、接打电话、跑动打闹、拥挤插队、丢弃杂物、侮辱谩骂、污损展陈品等文明失范行为。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各类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