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枢纽 精品中山”:高质量崛起的新目标
2020年03月31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评论理论

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是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重振虎威、加快中山高质量崛起的发展新目标。这是中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顺应湾区时代城市群发展潮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的重大抉择,是重振虎威加快中山高质量崛起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重要意义,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戮力同心,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为早日实现目标而努力。

准确把握“湾区枢纽、精品中山”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湾区枢纽、精品中山”中的关键词是“枢纽”和“精品”。《辞海》中“枢纽”的解释为“比喻冲要的地点,事物的关键之处”,指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精品”的基本解释是: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物件、等级、性质。作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珠江口西岸桥头堡位置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中山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中山与深圳、香港等东岸城市的时空距离,同时进一步联通粤东、粤西等广阔区域,推动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可以说,“湾区枢纽”既是交通的枢纽,也将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的枢纽。“湾区枢纽”建设目标的提出,是中山以最积极的姿态、最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具体体现,是中山勇担新使命新任务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山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贡献的具体体现。

“精品中山”建设是深刻总结中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结合中山实际,积极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其内涵至少包括高质量的现代产业、高品质与精细化的城市建设与管理、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环境等主要方面。高质量的现代产业是“精品中山”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必须坚持把提高产业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赋能、激发活力、提升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增强实力、加速崛起,搭建起中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要强化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加强重要景观节点、廊道的空间设计,提升城市建设质量,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品位;要着力优化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和人文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湾区魅力之城。因此,“精品中山”建设是中山告别粗放治理模式,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宣言,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必由之路。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聚力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山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凭借改革风气之先和区位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当前面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高端创新资源要素不足,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已成为“湾区枢纽、精品中山”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为此,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力争早日建成“湾区枢纽、精品中山”。

1.以产业、平台、交通三大建设为重点

产业是经济之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市委书记赖泽华指出,“中山发展的基础在产业、优势在产业,出路在产业、突破口在产业。”当前中山产业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加快优势传统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时尚化发展,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力争在高端环节形成新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产业平台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现代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是当前大湾区各城市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顺应当前大湾区发展趋势和要求,全面优化全市产业与创新布局,加快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等重大发展平台建设,加强市级统筹,集聚优势资源和力量,搭建起中山吸引大企业聚集、承载大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全面优化市域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对接深圳西协战略,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加快推动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高标准规划建设珠江西岸高端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区。加快推动镇村低效工业厂房连片改造升级,提升产业承载能力。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要进一步完善中山市域轨道交通规划,推动深茂铁路深江段、南沙港铁路、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与大湾区各市在客货运、信息基础设施、能源、水利等方面合作。推进深中通道配套联络线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全市域高快速路网络,形成高效便捷的全域交通网络体系,形成海、陆、水、铁、轨于一体的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2.以优化城市、营商和乡村三大环境为基础

城市、营商和乡村等环境建设,已成为大湾区各城市优化城市品质、增强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和普遍行动,是建设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如:东莞以“湾区都市、品质东莞”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品质,珠海主城区不断增添新地标,广州积极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要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按照环湾布局、向东发展的城市功能布局,精心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落实“稳企安商年”为抓手,积极对接国际营商规则,对标大湾区最优最好,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构建“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大美丽”行动为引领,从村居、环境、交通、产业、生态等多个方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融合发展。

3.以强化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为支撑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纵深推进改革,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当前各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做法和成功经验。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圈,科学谋划建设好深中创新轴,加快营造适宜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吸引深圳、香港等核心城市高端创新资源参与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动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破解发展瓶颈,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是提高发展质量的制度路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改革强化市级统筹,建立健全市域发展和空间规划、用地资源配置、重大产业平台、重大项目招商、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统筹管理机制。要学习借鉴东莞松山湖经验,优化火炬区、翠亨新区管理体制,推动火炬区与民众园和三角园、翠亨新区与南朗镇统筹整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市直管镇的体制优势,激发镇区活力,深化投融资机制、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力。抓住“双区驱动”机遇,深化与港澳交流合作,主动对接周边城市,不仅要问自己“需要什么”,还要问别人“要什么”,自己“有什么”,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质的服务提升开放水平。

4.以擦亮民生、文明、平安三大品牌为指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民生、文明、平安曾经一度是新老中山人引以为荣的三大品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山原有的优势日益弱化,有的甚至落后。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更高质量文明城市、更高水平平安中山,提升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首位,精准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解决好入园难、上学难等问题,加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提升市民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质量和水平,实施文明创建提质工程,推动社会文明水平整体跃升,深化“智慧政法”“智慧公安”建设,构建富有活力的新型基层平安创建和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5.以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范为底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能否打赢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直接关系到中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要求,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产业扶贫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巩固工作成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扫尾各项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防控能力,全力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供职于中山市委党校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