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历史思维“金钥匙” 盘活侨乡文化记忆
2019年06月03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评论理论

  近年来,南区从侨乡丰厚的历史底蕴着眼,以历史的思维和视野分析现实问题,以此作为盘活侨乡文化记忆的“方法论”和关键招。

  始终对历史心存温情与敬意,把南区方志作为“文化盛区”的重要抓手

  作为香山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八百多年的历史文化是南区最宝贵的人文财富。只有从宏观的香山文明史中了解和熟悉良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才能不断增强“文化盛区”的文化自信。为此,南区坚持把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作为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在2018年3月正式出版编撰14年的《南区志》,以献礼中山升格地级市30周年和南区建区20周年。为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南区委托省文化产业促进协会启动了《中山市南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将南区方志馆和方志文化园建设纳入其中加以统筹推进,力求以“立”起来的地方志平台讲好南区故事、传承文化瑰宝。尤其是南区方志馆建设于南区公益园内,地方志文化园与开放式良都文化公园结合,实现了地方志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场所、党建文化基地的有效整合,是最能体现南区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今年4月3日,南区方志馆和方志文化园正式揭牌启用,打造了“半小时读懂南区”的全新文化名片。此馆作为《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发布以来的全省首个镇级方志馆,在讲好南区故事、传承良都文化方面达到预期效果,更吸引了省内外地方志专家学者和许多南区籍华侨前来参观。

  始终关注和倾听民意民需,把方志馆建成南区文化地标

  南区方志馆位于南区人口最密集的主干道边,一处办事处所属的闲置旧有建筑,周边历史名人密集,古迹成片,1000米半径范围内包含了宋帝遗迹、马公纪念堂、步月桥、渡头抗英纪念馆等十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是南区的“文眼”所在。为遴选出南区历史发展中最精华、市民最感兴趣的内容,在方志馆建设之初,南区就组建了专职队伍,历时近半年查阅了1956—2017年的南区档案以及良都侨刊、中山市志、中山市人物志、中山不可移动文物录、南区志等历史文献,整理了近5万字的基础内容,确保展出内容忠于旧志典籍、还原真实历史;在推进方志馆建设的同时,南区选取了最受南区群众喜爱的公共文化场所——良都文化公园,全新融入了建置沿革、名人志士、历史建筑等中山和南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将其改造升级为集公共性、开放性、文化性为一体的方志文化园,与方志馆形成互融相通、优势互补、内外联动的地方志文化展示宣传平台,融合打造为“没有围墙”的方志文化阵地,让居民和游人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南区深厚的历史人文魅力,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毋庸置疑,擦亮历史文化名片,并不是仅仅修缮一处场馆,更是要以点带面传递思想、讲解故事、净化灵魂、塑造人生。接下来南区需坚持“养”和“扬”并重,不断完善南区方志馆、方志文化园的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咨询观展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和文化交流等功能,一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展陈内容和新的展览方式,推动南区方志馆从单纯的“馆”升级为南区文化地标。另一方面持续探索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南区模式”,以区级方志馆为载体,延伸打造村情馆,构建区级方志馆和村级村情馆二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盘活文化资源,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始终与海内外良都乡亲保持情感共鸣,编织人文湾区中的南区纽带

  南区因侨而兴,南区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侨心侨力。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浪潮奔腾而至,南区更要做好“侨”字文章,凝聚海内外南区人力量,共同建设家乡。要主动发挥文化同源和人缘相亲的独特优势,以南区方志馆和方志文化园作为融入人文湾区建设、推动华侨人心回归的重要平台。难能可贵的是,方志馆设计建设中不仅着重呈现了南区氏族发展、宗祠建设和华侨名人等人文元素,更专门设置华侨与港澳同胞文化馆,充分展现华侨艰苦奋斗历程和爱国爱乡情怀,让每一位参观南区方志馆、方志文化园的海外侨胞,都能在游览时找到家族长辈的成长痕迹,代代铭记乡愁,热爱家乡。如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民主革命的空军将领杨华焯,其侄女杨美女士在参观方志馆时才详细了解到伯父当年的英勇事迹,方能明白她的父亲多年来想为大伯寻回遗骨的苦心;抗日战士雷金照之子雷灿仪先生在馆内看到父亲的事迹后深受触动,多次往返家中翻找旧物,持续不断地向方志馆提供了许多资料。正是有这样的情感互动和文化共鸣,才让广大华侨真切地感受到乡土情怀、留得住乡愁记忆,持续增强海外乡亲特别是年轻侨二代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维系。

  浩荡春风起,奋进脚步急。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视察广东时要求,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当下,南区正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寮后村为试点打造侨房保育示范点,通过连片保育开发侨房群,修缮古城墙、古碉楼,改造旧报馆为读书屋,引进精品民宿,形成全链条闭环式休闲旅游区。并以点带面开展特色侨房保育,传承南区侨乡历史,留住我们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共同的根,编织维系广大华侨的心的纽带。

  (作者供职于南区办事处政策研究室)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