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山市产业布局分析
2019年03月18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评论理论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等特点。当前,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谋划。另外,中山的产业布局要从站在国家层面来分析,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对接国家产业政策,以获得国家最大程度的支持;站在广东省层面来分析,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区,最大程度吸引和承载产业转移;当前,中山市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承受着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要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产业布局。

■以组团发展为战略导向

随着中山产业、土地、行政架构、城镇规划面临的突出问题,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着力推进全市资源统筹,加快实现协同发展、集约发展。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做实组团式发展模式,整合利用要素资源。2017年4月25日上午,中山市召开推进组团式发展动员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深化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进一步凝聚共识,集中力量,以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激发城市活力,以崭新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次会议明确,中山25个镇区划分为中心、东部、东北、西北、南部五大组团,通过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组团发展工作。五个组团分别成立管理委员会,由一位市领导担任 “团长”(管委会主任)。各个组团设立各自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规划、产业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城市环境提升等方面强化统筹力度,组团成员之间将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为发挥组团和镇区的基层首创精神,对组团机构、运行机制、组团和镇区的权责划分不作统一规定。

一年多实施组团发展以来,通过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及时优化完善运行机制,加快建立科学的组团发展考核和利益分配机制,理顺市、组团、镇区之间的关系,增强组团管委会的管理职权,加大统筹管理和工作推进的力度,加快促进集约高效发展。同时,科学定位镇区职能,实施错位发展、互补发展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镇区发展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镇区内生动力。在招商引资、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以九大产业平台为发展支撑

2017年3月,市政府印发《中山市产业发展平台名单的通知》,共布局9个园: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总规划面积达153.36平方公里。此次布局9大园区,是立足全新的交通格局,沿交通主干线和枢纽站场谋划可持续的重点产业发展平台。这次产业发展平台谋划,不仅充分考虑资源要素和市域发展均衡,更重点考虑与广州、深圳以及横琴自贸区等周边城市发展的协同对接,主动接受优质创新资源辐射和承接优质产业项目转移。利用优质平台基础,可以实现扩容提质。

另外,2018年8月,为加快推进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出台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三大发展行动计划,同时,全力建设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

中山市把统筹建立九大产业发展平台作为组团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致力于破解产业发展“小散乱”等问题。集中优势发展资源要素,支撑产业平台大发展。几年来,中山市重点打造的产业平台发展资源区位优势逐渐凸显,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签约落地正在加快一些产业巨头在中山进行战略布局。例如:2017年8月28日的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中山签约项目62个,投资总额近千亿元,签约数量、投资额均居珠西“八市一区”第二位。其中上台签约项目7个,投资总额790亿元,包含4个百亿级项目,百亿级项目数量居“八市一区”第一位。新引进的百亿以上项目包括新松机器人华南产业总部基地、比亚迪智能终端及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忠旺珠三角铝合金精深加工项目等。2018年12月21日,位于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的比亚迪电子中山工业园智能终端项目正式动工。预计2020年可以形成量产,两三年达产后预计综合产值150亿元、税收2.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高端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中山依托这些产业平台重新规划布局新型优势产业。按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中山市不再将这些产业发展平台的定位局限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而是通过“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推进项目落地,推动组团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经济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据作者去相关部门调研,九大市级产业平台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市产业平台相关规划(包括计划编制、在编和实施中的编制)共有94个。实施中的规划共56个,其中正在修编的11个;新编规划38个,其中已完成编制、正在评审或报批的规划21个。同时,各大产业园区土地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正在提速实施。

■以特色小镇为带动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城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同年国务院又下发《关于做好 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国家高度。同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共127个,我市古镇镇榜上有名。2017年8月,住建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共276个。我市大涌镇入选。到2018年10月,广东省级特色小镇创建了两批,中山除古镇灯饰小镇、大涌红木文化旅游小镇外,小榄菊城智谷小镇、火炬智慧健康小镇共四个。中山市于2017年2月评出了18个市级特色小镇。(见图表)

1.jpg

从这些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可看出他们的产业布局:有五桂山、三乡、民众,东区、南朗等镇区的旅游休闲,古镇、港口、南头、沙溪等镇区的特色传统产业,东升、东区两镇区的文化体育产业,大涌、小榄、石岐等镇区的传统产业链延伸,火炬区,南朗两镇区的大健康产业,三角、板芙两镇产业不够明晰。

(作者陈伟英 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副教授)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