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进程中汲取改革的智慧
2019年01月21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评论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发展之路,也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有效的方法。总结40年的改革经验,有助于形成新的方法论,突进新时代,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始终以思想解放为先声

  思想是时代发展的旗帜,能启时代之智,推时代之势。改革开放之初,面临的问题是观念禁锢的问题,要从“姓资姓社”的理论困境中摆脱出来。在当时理论言说都会陷入到禁锢性框架中,这种框架具有隐形的力量,无论是怎样的讨论和分析都逃不出这个框架。所以,邓小平同志发明了“不争论”原则。只有不争论才能摆脱喋喋不休争论,摆脱既有框架和社会惯性的束缚;不争论,缓解了改革面临的巨大压力,为改革争取了空间;不争论,避免了更大的困扰,争取了发展的外部环境;不争论,赢得了发展的时机,凝聚了人心,形成改革开放的磅礴之力。不争论是解放了思想的一种方式,通过“断裂式”的思维方式,化解了思想困境,释放了发展的源动力。新时代,我们需要“二次创业”,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发展。

  ■改革走的是渐进式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的方式是春风化雨般的推进,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突进。改革的结果是春华秋实。在发展路径上,改革往往是由易到难,从外围到核心,小步快跑,逐步深入的改革。这样的改革,能最有效地化解改革中面临的思维困境、路径依赖、现实困难,又能照顾到方方面面。另外,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既能照顾到对发展最急迫的领域的需求,又能破解难度最大的领域。以农村为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最大突破,因为农民对改革的需求最强烈,农村对吃饱饭的要求最迫切,它凝结了亿万老百姓的心声。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农民不但吃饱了饭,而且在上交国家的基础上还有余粮。农村的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为改革设立了标杆,树立了信心,改革才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此外,渐进式的改革也是从面临的最大困难开始,逐步推进。因为不改革就丧失发展机遇,固步自封,甚至将国家和人民继续拖滞到困顿中;改革则会造成对现有体制机制的冲击,甚至对社会稳定的冲击。在这种悖论中,我们的改革选择了渐进式改革,既满足了社会要壮大、人民要发展、国家要兴旺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持续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保持了蹄疾步稳的速度和韧劲

  改革既保障了发展的速度,又能够稳步推进。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时指出,“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发展或发展慢了都不行。而怎么发展呢?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革开放,国家需要改革开放,人民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持续提高。“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同时,改革保持着对发展目标的执着,以及对过程的坚守。每到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总要不断的强调改革的方向,强调改革的节奏,掌握改革的力度。每到改革面临困难时,我们总能不断寻找新的方法,用不断迭代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改革凝聚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力量

  40年的改革遵循着帕累托优化原则,形成了巨大的改革动力。帕累托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的重要标准,即著名的帕雷托优化原则。即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我们的改革是在不损害个别人利益,或者少损失,或减少最大损失的条件下进行的改革,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变好,使大部分人受益。所以,我们的改革凝聚了全国上下的力量,凝聚了各组织、团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了巨大的改革红利。“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作者党西民 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