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电波永不消逝
发报员关宝忠、林伟强见证我市电报事业发展,至今仍坚持用电报码打字
2018年10月10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中山记忆

  关宝忠和林伟强是中国电信中山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山电信”)的员工,在电报班10多年发电报的职业生涯,既见证了电报事业的发展,也让他们始终对电报怀着深厚的感情。之后20多年来,5000多个常用汉字的电报码深深刻在了他俩的脑海里,至今他们仍坚持用电报输入法打字,成为中山屈指可数有这项“特殊技能”的人。如今,随着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发电报已淡出普通市民的生活,但堆得高高的电报单、电报条缓慢出来的声音,对于他们而言,仿佛就在昨天。

QQ截图20181211111935.jpg 
关宝忠10多年与电报相伴,对电报充满感情。记者 黎旭升 摄

●发报员须熟记3000电报码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电话还未普及,电报是最快的通讯方式。很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南下闯荡的人,遇到紧急情况时,收发电报与家人联系成了最快捷的一种方式。这也迎来了电报的快速发展时代。1986年和1988年,关宝忠和林伟强先后进入中山市邮电局报务班,成了报务员。

  林伟强入职后先到佛山培训,按要求每天至少背100个电码。发电报用的是国际通用电码,由阿拉伯数字组成,一个汉字对应4个数字,每个汉字有唯一电码,所以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居民的出国护照的名字下面,有相应的电报码,以确认其唯一性。

  对于一名报务员来说,要熟记不少于3000个电码。林伟强非常努力,以至于当时看到任何一个汉字,头脑里第一反应是它的电码对应是多少,特别是坐在公交车上,看着沿路招牌快速闪过的字,他就开始在脑海里飞快搜索电码,然后回家对照,以此来验证记忆是否准确。林伟强说,电码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先看偏旁部首,再看其他部分,比如“木”字偏旁以“26”开始,“林”排列第51个,为“2651”,“桥”排第90位,就为“2690”。

  电报分为无线电报和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当时主要作为战备使用,关宝忠是报务班里少数会发无线电报的人之一,作为战备,每周一三五早上8:30,中山报务员将与广州电报局用无线电报进行点对点沟通,确保电路畅通。

●最高峰时有200多名报务员

  关宝忠介绍,电报根据紧急情况一般分为特急、加急、普通,特急主要开放给公务,从发出电报到接收电报的时间为2小时,加急电报的时间为4-6小时,普通电报根据收件人的地址会有所区别,一般2-3天可以送到,偏远的地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办理电报业务的客户以公务为主,主要为三部分:气象台每小时的气象报告转给省级部门;银行对账信息,包括汇款、结账、对账信息等;普通市民根据需要办理的电报业务。“电报按字数计费,算下来不便宜,所以对于一般人能省则省。”林伟强说。

  在文学作品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节,比如某人在外,母亲病重,家人发电报时只有四个字“母病速归”;某人到了某地报平安只有一个字“到”。之所以“惜字如金”是因为每个字都需要钱。据介绍,电报的价格由国家规定,1988年时大约每个字约为0.14元。林伟强说,收费并不只是针对电报正文收费,而是电报单填入的收件地址、姓名和标点符号等都要收费,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电报是怎么发的呢?在中山电信档案室,记者看到了两台“退役”的电报机。关宝忠介绍,作为发报员,他们在后台接到营业厅受理的电报纸后,先按照电报单的格式用电码翻译成电文,然后在电报机上打出电码条,电码条通过传送机传送,转给广州电报局,广州电报局接收后转给收件人所在地级市的电报局,俗称“落地局”,由落地局负责将电码译成电文,装好信封,完成投递。如果收到发来中山的电报,那么关宝忠他们将用电话接通镇区,口述电报码,由对方翻译成汉字后再送件。

  报房24小时上班,对于当时年轻的关宝忠和林伟强来说,更愿意值夜班,因为白天可以休息。不过据他俩回忆,坐进报房就是发不完的电报,到了晚上九点半,面前还有一叠又一叠,实在是太忙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电报班10多人,到了1995年中山的报务员有约200人,市场对电报的需求导致人员规模快速扩大。那也是电报发展的黄金年代。

●坚持电码打字留住心中的电波

  关宝忠的办公桌上还保留着一本1990年出版的《标准电码本》,页面早已发黄变硬,但5000多个常用字的电码,却早已铭刻于脑海中。2000年以后,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之间的交流越发快捷,对电报的需求急剧下降,数据显示,1993年中山当年国内公众电报的交换量达到近70万份,2000年这一数字已不足10万份。林伟强和关宝忠也由于工作内容调整陆续离开了报房。随着电报业务的萎缩,全市的电报业务逐渐集中在西区电信营业厅办理,2010年后,基本就没有人来发了。电波随着通讯时代快速发展消逝了。但在关宝忠、林伟强的心里,10多年青春里与电报相伴的岁月,让他们充满了感情。

  林伟强说,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发现有电报码输入法,这给了他们难以名状的欣慰。他们用电报码打字,一坚持就是20年,一分钟可以打80多字,而且由于电码的唯一性,准确率极高。电脑键盘的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仍旧那么熟悉和亲切,当数字不断地被敲下,屏幕上汉字依次出来的时候,他们仿佛又感受到了在报房的时光。他们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电报的深情。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