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发展工业体系——专访市经信局局长徐成彬
2018年11月29日 | 来源:中山日报 | 分类:专题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对广东提出的4个方面工作要求中,就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市经信局局长徐成彬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当前,市经信局正通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目前,市经信局正在重点做好高质量发展的体系建设,通过推动要素资源有效供给,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协同发展产业体系,推动中山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个“新千亿”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当前,市经信部门正聚焦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近期我市已出台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等三个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徐成彬表示,市经信局将抓好落实,聚焦这三个“新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冲刺产值3900亿元。
  徐成彬表示,市经信局已制定了五方面的落地举措。首先,是加大要素资源供给,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大力发展“高精尖特”装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其次,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制定实施“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培育大数据核心龙头企业和应用服务骨干企业,推动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加快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第三,是做好“东承”文章,主动吸引和承接深圳、香港的健康医药行业创新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国家健康基地、中德(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第四,是深入实施《中山市智能制造2025规划》,大力发展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着力构建智能制造发展体系,支持企业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全面提高智能化水平。第五,是广泛聚集社会服务资源,加快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搭建开放共享、功能齐全的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解决产业集群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共性难题”,推动全市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用5年左右时间,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
  ●促进协调发展 提升民企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市9成以上市场主体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徐成彬表示,市经信局将通过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竞争能力。
  市经信局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抓紧出台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十条”,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给予中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正通过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发展成为“单项冠军”,以细分行业优势占据天下。我市还将打造若干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新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我市正进一步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服务体系,外引内培、引育结合,促进总部企业及信息、技术、人才充分聚集,提升总部经济发展能级。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增资扩产等手段做大做强。接下来,市经信局还将深化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龙头骨干企业制度,为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
  ●资源优先支持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破除无效供给,培育创新动能。
  徐成彬表示,我市正在开展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破除无效供给。在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地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市正加快中山大数据产业分析平台建设,将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作为分析平台的重点内容。同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经信局正研究制定差别化用电、用水、用气等政策,对不同类别企业逐步实施资源价格和优惠政策差异化对待,着力实现要素资源合理、优质、高效配置。目前,已选取大涌、横栏、东升等镇区开展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工作,试点成熟后将向全市推广,争取在目前有限的要素资源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当前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为中山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重大机遇。市经信局也正在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广州、深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配套资金和土地等要素资源,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前景好、规模大、效益高的优质项目。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 版权所有